第十五届全国电子顺磁共振波谱学学术研讨会于2025年10月24日至27日在重庆大学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重庆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共同主办,会场设在科学城校区虎溪校园工科实验大楼747报告厅。本届研讨会以“EPR应用研究和谱仪研制新进展”为主题,聚焦EPR新技术新理论、生物功能和自旋标记以及新能源新应用等热点方向,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技术应用的全链条交流。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等四十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一百余名专家学者参会。

大会合影
重庆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主任周小元教授致开幕辞。她代表中心诚挚欢迎与会专家学者,并指出全国电子顺磁共振波谱学术研讨会是我国EPR领域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学术交流平台之一,历经十四届的积淀与发展,这个平台见证了我国电子顺磁共振波谱学研究的飞速进步与辉煌成就,为促进学术交流、启迪创新思想、深化合作研究、推动学科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她希望通过此次会议搭建一个充分交流、深入研讨、密切合作的广阔平台,中心同时借此机会学习取经,不断提升中心的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

重庆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主任周小元教授致开幕辞
本次会议汇聚学界智慧,致力于将电子顺磁共振波谱学的探索积极融入国家战略需求。研讨会设立了四个专题,包括26场学术报告,内容覆盖了EPR技术在物理、化学、生物及新能源等多个前沿领域的应用。与会专家围绕报告内容展开了深度交流与思想碰撞,在热烈的学术氛围中激发了许多创新思路,这将有力推动我国电子顺磁共振波谱学创新协同发展。

会场全景
会议举行了2025年度暨第十届“徐元植顺磁共振发展奖励基金”颁奖仪式。“顺磁共振发展奖励基金”创始人徐元植教授在致辞中对我国顺磁共振研究的未来寄予深切期许,并回顾了基金助力学科发展的不凡历程。为表彰先进、激励后学,徐元植教授为本年度获奖者颁发 “顺磁共振发展贡献奖”与“优秀青年奖”,中国科学院大学张建中荣获贡献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鹏飞、武汉大学易红和杭州师范大学蒋敏等荣获优秀青年奖。

2025年度顺磁共振发展奖励基金获奖者合影
会议期间,经顺磁共振发展基金理事会集体讨论,决定第十六届全国电子顺磁共振波谱学学术研讨会由青岛大学承办,预计于2026年同期在青岛由青岛大学举办。
10月27日上午,苏吉虎教授在重庆大学分析测试中心LF201会议室开展答疑,在持续近三个小时的互动中,针对学生们提出的EPR数据、图谱和相关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现场学习氛围浓厚、互动热烈。

现场答疑互动
本次会议展示了我国顺磁共振领域不断深化的研究进程与众多高水平成果,作为联结产学研的高层次平台,本系列会议将持续为我国电子顺磁共振波谱学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助推力。